。地处秦、晋、豫交界处的黄河三角地带,北靠中条山与运城盆地相依,南临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东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与河南省洛阳市、郑州市为邻,西与芮城县为邦。国土面积
部官乡位于平陆县的中部,北靠中条山与运城为邻,南临黄河岸畔与三门峡隔河相望,东与张店为邻,西与杜马相接,有风岚公路从境内穿过,运三高速公路从东部与运城等地相连接。
平陆县地处中条山南麓,山垣沟滩遍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下降,地形地貌复杂:有3195条沟,268座山,71个滩,24条垣,平陆县位于县城以东15公里处的黄河沿线表现为“丹霞地貌”。山地及丘陵占85%以上,是典型的山乡地区,适合开展登山及各种户外拓展活动。
平陆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河与沿山平均温差3-5℃,年平均气温为13.8℃,年极端最高温度41.3℃,是山西省极端气温最高的县。全年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春秋两季平均气温25℃,7月份平均气温26.5℃,雨季、暖季同期,水热利用率高。因北部中条山对气流的阻隔,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气温下降慢,无霜期达238天。年平均日照时间2272小时。年降雨量600-700毫米。其负氧离子含量为市区的100倍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常年6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比市区低3—4℃,无热岛效应,日照充足,风力均匀,全年可开展旅游活动,适宜夏季避暑。
平陆县植被明显呈垂直分布,植被分布情况良好,多为杂灌丛林,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果树栽培、山林绿化,玉米、草莓、苹果、樱桃、桃、杏、李等果树品种丰富,野菜资源丰富,适合开展农业观光和采摘。
平陆县主要河流为黄河与间河。地表水水域面积为79235.2亩,占总面积的4.5%。部官乡周仓景区境内建有黄河电灌七级站,适合开展黄河水利科普游览主题活动。
平陆县盛产苹果、桃、李、杏、红枣、核桃、柿子等三十多种干鲜水果,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基地认证和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被确定为16个苹果出口县之一。自2012年起,平陆县把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大力发展粮食、苹果、蔬菜、烟叶、畜牧业五大主导产业,重点抓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是山西省一县一业先进县。
部官乡全乡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00余人,耕地面积34000余亩,桃果经济林20000余亩,2005年全乡人均上纯收入1153元。所辖15个行政村,分布在东、中、西三道垣上,全乡三道垣被柴庄、划沟、郑沟三条大沟自然分开。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分布。全乡地貌类型复杂,山、垣、沟、滩俱全,光热、水等气候资源较好,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一个农业大乡。以种植小麦、玉米、西瓜、桃、苹果为主。八十年代初,全乡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大玖宝”桃,并于每年4月12日举办桃花年会,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和规模。目前,全乡发展鲜桃新品种有红不软、沙红、晚红蜜等20余品种,产品远销越南、泰国等国,并和全国29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供销关系。桃果产业成为全乡的一个主导产业。境内有许多矿藏,其中以重晶石、蛭是、铁矿为主,建筑用的青石、大理石矿产丰富。
自2012年以来,平陆县打造新农村建设连片示范区,重点培育圣人涧镇、张店镇、部官乡新农村高效集中连片示范区;规划建设傅圣文化景区、伯乐文化景区、虞坂古盐道景区、周仓庙景区等项目工程。
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官乡在原有郑沟水库、攀庄水库和阳朝水库等基本水利条件下,又兴建了柴庄沟水坝水库工程、汪庄骨干坝工程水库,采用股份制办水方法,新打机井6眼。复修了引黄灌溉工程修建引黄U型渠道15000余米,可扩浇地16000余亩。
部官乡境内还有平陆百合、平陆山地牛等特产。平陆百合以个头大、瓣肉厚、后味不苔、瓣肉无柴被称为中条参,曾是贡品。平陆山地牛依体型外貌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背腰较长的爬山虎,另一类是背腰较短的圪塔牛,其中以爬山虎类型为主。角中等长、一般向前上方弯曲。后躯发育良好,股部肌肉较充实,四肢较短,端正结实。毛色以黄和红色为最多。偏于役肉兼用体型,有较高的产肉性能。这些特产将在旅游资源升华中起到品牌引领作用。
部官乡不仅是一个农业大乡,也是一个文化之乡。全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源远流长。在西祁村有古周仓庙,每年4-5月,都要举办庙会活动,运城、三门峡等外地各界人士都慕名而来祭拜古代关羽及周仓大将,热闹非常。在活动中感受大将的忠勇和诚信。在东太村有著名的古文昌阁遗迹,传说古代凡中状元和秀才都要来这里祭拜休息。目前该遗迹正在保护修复之中。在部官东太村、柴庄村沟,有傅说祖坟地,该祖坟地地处柴庄沟,风景秀丽,祖坟地上有九个山峰相呼应,上有潺潺的马跑泉水,是一个理想旅游场所。2005年傅说家族一千多人前来祭拜,成为全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黑窑山,有万亩油松林和全县的电视差转台,风景壮观。全乡还有黄土地窖院1000多个,冬暖夏凉,适应人居,可供游人参观住宿。
部官乡旅游资源点主要包含地文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等类型。
(1)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
(5)《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
周仓庙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必须以维护长远发展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保证。旅游业规划与开发要注重谋求最佳的投入产出效果,并最终体现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和休闲娱乐服务,将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根据市场发展态势,尤其要注重保护水资源和文物古迹资源,大力挖掘民间传统、地方文化并加以整理弘扬,以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长远利益和协调发展。
据WT0预测,21世纪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将集中于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因此,本规划的制定不仅要结合周仓庙景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更要注重现代旅游市场的发展动向,尤其关注即将主宰旅游消费主潮流的文化旅游,将度假休闲和大自然回归之旅的主题设计与游客参与性要求相结合,主推绿色生态农家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和周仓文化旅游品牌,产品开发与规划应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引导游客消费。
任何一个旅游地都必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特色是保持区域旅游旺盛生命力和强烈吸引力的根本。本规划要充分体现周仓庙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地域特色,以周仓文化的挖掘作为旅游开发和项目设计的基础,突出自然山水和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周仓文化和地方农家文化,以文化吸引游客,以环境感化游客,将周仓庙景区作为平陆县旅游开发的支撑点来培育。
本规划作为周仓庙景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旅游区的划分与各区主题的设计、旅游项目的创意、开发时序的安排、各种具体措施的制订都必须在透彻了解市场、资源、环境条件及国家、地方有关政策的前提下进行,确保规划的科学合理。同时,本规划应以健全的政策体系作保障,要体现在政府的政策及管理体制中,以保证本规划的可操作性。
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完善基础条件,强化公共服务,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推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局面。
立足“三农”问题编制本次规划,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富民为目标,充分考虑社区居民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二是保持农村土地用地不变,限制增量,挖掘存量,以“软开发”为主,保持原味的乡村环境;三是在用地不变的情况下,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挖掘和推进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和放大化,增强农业的第三产业服务功能。
强化规划衔接和统筹,重点处理三个关系:一是与现有条件的关系,在定位、土地等方面充分尊重规划的前置条件;二是处理好与同级相关规划的关系,完善旅游功能;三是处理政府、村民与社会投资关系,强化政府引导,以村民为主体,扩大市场运作,形成政府、村民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合力,共同营造部官乡周仓庙景区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强调项目的可操作性,重点强化三个“落地”:一是强化项目的空间落地,鉴于周仓庙景区建设用地极为有限,规划项目首要评估土地承载力,在土地利用上必须可行;二是强化项目的资金落地,规划项目充分挖掘相关政策,做到资金上要有渠道,投资上要有主体,项目上要有业主;三是强化项目的发展落地,项目选择上要求既要有现实条件支撑,又具备发展潜力,可以持续发展。
围绕如何挖掘和形成周仓庙景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规划中重点突出三个特点:一是围绕周仓庙景区乡村旅游的规划主题,突出“山乡”的概念和特点,产品和核心吸引力要围绕做出来;二是以交通整合和游憩网络组织为重点,突出以部官乡周仓庙景区旅游为骨架和依托的网络串联特点;三是立足文化积淀,突出文化部官特点,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特色。
以登山、采摘等为先导,以乡村休闲游憩和文化体验为主导,以乡村主题度假、民俗体验为重要方向,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一流、文化特色突出、服务设施配套,以登山健身、采摘休闲、先贤崇拜为基础,集康体健身、观光休闲和乡村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示范区。
立足传统的登山等基本旅游价值,以登山攀岩为基础,逐步拓展到户外运动,完善登山徒步,大力发展山地运动、风筝、滑翔、定向运动、拓展训练、射箭等新运动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通过举办有特色的养生节和健身运动,并进一步强化健身养生品牌。通过做深做透,做大做强,建设成运城及周边地区具有品牌号召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登山与户外运动中心。
依托周仓庙,立足乡土敦厚、淳朴的整体氛围,发挥环境的静心和养神等功能,以先贤参拜、养心体验等为开发重点,着力打造现代人心灵休憩基地。同时,依托富有生活经验的民间生活文化基础,通过习武养气等活动拉长健康产业链,整合引进保健、按摩等新兴业态,培育创新能力。
依托现有的种植园、民俗户、采摘节事活动等乡村旅游形态,抓住快捷交通变化机遇,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和农业产业优势,大力推动水果采摘业的深化发展。通过逐步挖掘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型文化主题餐饮、购物和演出活动,整合打造乡村民俗体验基地,积极培育乡村民俗文化作为部官乡村旅游发展的未来支撑。
在功能分区、项目创意、标志性建筑设计上充分体现本地域资源特色,将优势资源开发为特色产品,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业。
优先建设重点景区、景点,重点开发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静景展示与动景参与相结合,依据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和表现形式,形成以自然山水和三国文化开发为主轴线,山野、文化体验和农家乐三位—体的黄金旅游区格局。
力求同一主题的旅游项目在空间上形成连续的不间断区域,以突出规模效应和群体组合优势。
一方面,优化配置旅游产业内部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能协调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周仓庙景区旅游市场开拓应以周边旅游圈的市场背景为依托,各景区功能定位、项目布局应尽量考虑与运城市配套,且避免在运城大旅游区内的项目重复设置。
周仓庙风景区总体布局是:形成以周仓庙自然山水和三国文化旅游开发为主轴,以生态旅游、山野情趣旅游和农家乐文化旅游开发并驾齐驱的黄金旅游区格局,总体上可划分为四个游览区:周仓文化游览区;三国文化游览区;吹笛山野情趣游览区;农家文化游览区
功能:依托现有大殿、戏台,增建钟鼓楼、正殿、周母殿等系列建筑,形成完整有序的周仓庙祀展现周仓事迹
纪念馆内陈列有关周仓的文献及后世对周仓的研究资料、书画艺术作品以及有关周仓生平事迹的碑文。
设置“三国古代射艺活动场”、“九歌娱乐与三国民间歌舞表演场”、“古代博彩竞技活动场”。以夜间阵法操演、关公信仰焦点乡村文化交流(与当阳、洛阳等相关以及海外三国文化流传地区)、游客接待中心三个项目为载体,采取集聚式布局,打造一个中心游憩区。根据古代经典阵法,在合适区域和舞台,开展夜间阵法操演,吸引游客参与,形成互动,打造特色夜间文化活动;利用三国文化交流关系,互通有无,设置诸如三国食物、服饰、兵器COSPLAY等交流互动性活动;结合现有房屋改造成游客接待中心,包括游客接待咨询与休息厅和小型展室。
以300米长的石雕和浮雕来展示三国96年历史,内容涵盖三国的名君、名臣、名人及其期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典故。
选择3-5户有条件的农户,以“和平、和谐”为主题,推出兵器烧烤特色餐饮,从餐具造型、室内装修、服务人员服饰上,充分展现浓郁的古代军营特点。条件成熟时,逐步推广,形成兵器烧烤特色村。
在现有乡村旅馆基础上,通过立面改造,增加兵营符号,形成特色兵栈式乡村旅馆。
重点提升标识与解说引导牌、环境小品、建筑立面改造、村庄绿化、环境卫生。按照战车与兵营造型设计标识与解说引导牌,挖掘三国文化内涵;按照战车与兵营造型设计环境小品,在入口设置战车模型,在休闲广场等地设置石锁等兵营健身器材;统一景区房屋外部特征,适当装饰军旗等兵营文化标识物;绿化采用本土植物,加强周仓庙景观整治;结合新农村规划建设厕所、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投放点等环卫设施。
在周仓庙旁边的峡谷开阔地建立平陆县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并建立靶场、攀岩等开展各种野营娱乐活动。
山野设场斗鸡相斗,旅客竞猜押宝,以决输赢,既有观赏性,又有娱乐性、参与性。
在周仓庙旁边的峡谷地带设立烧烤乐园,建固定烧烤炉,提供半成品食物和燃料(碳)等让旅客自助烧烤。
景区村域范围内的划沟,形成以“划沟探险、刘蜀古道、山野村落”为主题的景区。以划沟景区为核心,沿山路开设丛林探险步行道,连接至周仓庙、东岐村、藏兵洞、民国小学等,形成健身探险区;以待建设的蓄水池、果园为主体资源,形成综合运动区;在划沟两侧建设山林体验区。近期重点建设登山俱乐部服务站,选址在靠近周仓庙景区外围附近,提供登山装备,用品贮存、休憩服务、救援设施等。
在旅游区内开展自行车骑游活动。游客租用游览自行车。沿乡间小路,穿行于田边林地;自由呼吸清新空气,观赏花红柳绿、池塘农田。
开展农村常见儿童游戏项目。让儿童游客在荡秋千、玩泥巴、滚铁环、抓蛐蛐、踢毽子、喂牲口等中找到在城市中已经消失了的童年乐趣。
开辟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菜园、花圃、水产养殖基地和花果采摘园,开展游览观光、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旅游,让游客采摘、种植、赏花,为游客提供亲自采摘瓜果蔬菜,“自乐、自烹、自用”的新型乡村体验,从中购买绿色无公害农业产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交融的自然园林景观。度假者还可以在科研及实验基地亲自参与一些绿色食品的制作过程,享受自己劳动得来的产品,体会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体验一下农民生活的乐趣。
设置植物标本制作展示工坊,让游客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制作特色植物标本,也可作为特别的旅游纪念品购买。
3、自然生态课堂展现现代农业旅游模式。建设现代高新技术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代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未来趋向。引进国内外种植高新技术和品种,使园区内的果木、花卉、蔬菜等植物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园内一般分为育苗区、栽培区、温室区,果木、花卉特色种植区。
采用窑洞农舍等建筑形式,建设临沟小规模旅馆客舍,以城市老年市场的养生休闲、城市游客市场的季节性度假、城市游客市场的乡村休闲为主要开发方向。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来此采风“度假”之需求。
在无公害果蔬园区,规划建设一条长约400m的垂钓长廊,局部建造简易凉亭,其中设置座椅,并为游客提供垂钓器具的租售服务,使其能够体验垂钓的乐趣。游客可参加撒网、罩鱼、叉鱼、捕鱼、拉网作业等渔猎休闲活动。
以乡村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充分突出和展示乡村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工艺游艺、体育竞技、信仰崇拜等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可以整理规划为民俗节庆,如游春、庙会、歌会等;乡村手工制作民俗,如开发乡村流传已久的打铁铺、弹棉铺、纸花铺、裁缝铺等传统作坊。
在开辟出的打麦场上设立露天银幕,晚上放映露天电影。放映电影主要以农村乡土题材为主。举行乡村晚会活动,丰富游人夜生活。组织当地农家人员成立嫂子表演队、农二哥表演队等临时性的表演团队,编排表演各种当地戏曲、歌唱等乡土节目。
开办农业超级市场,让游客能充分体验和参与乡村民风民俗、乡村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快之余,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在市场内出售各种农家产品,当地蔬菜、瓜果、各种农副产品。游客在市场中选购后可以在乡村酒店中自己动手或请人加工,享受新鲜绿色、极富乡村情趣的美味。还可在市场中选购各种当地副产品作为旅游纪念。
乡村旅游的目标人群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规划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最惬意的乡村体验式旅游模式,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让游客真正体验乡村生活与生产,感受“乡村农夫”生活。以盘泥垒灶、推拉风箱、摊煎饼、烙烙饼、蒸馒头、包饺子、捏包子等家常农食制作为展示参与体验。
周仓庙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应以周仓庙景区自然山水和三国文化观光产品为背景,大力开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形成周仓庙山野风情、赏花和三国文化为主导品牌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
1、周仓庙自然风光游: 游览周仓庙景区山风光;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青山,步入世外桃源的闲情逸致,忘却尘世间的烦恼与忧虑,让游客的心灵与自然相通,获得一份回归自然的惬意。
2、花卉观赏游:春天观赏樱花、桃花、栽种友谊树,情侣树;夏天观荷花、水上垂钓;秋天品尝鲜瓜果。
1、农庄逍遥游:坐牛车、赏田园风光,下农田、干农活旅游规划与开发、住农家,尽情享受农家欢乐。
3、乡村野趣游:乡野田间搭建温馨小木屋,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清新的凉风中品乡村野味。在景区附近开辟狩猎区,供游人寻猎家养小动物。
桃花节;周仓文化庙会:桃花节与庙会等节庆设计要力求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形成地方节庆传统、扩大周仓庙知名度,逐步培养稳定的旅游消费群。
周仓庙景区旅游投资项目估算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景区旅游项目投资,总计920万元:另一部分是为景区旅游项目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总计1340万元。具体项目资分配估算情况详见表6–2、表6–3。
(三)制定详细规划,确认各功能分区和用地地块的地理坐标和各项经济技术控制指标。
周仓庙景区旅游用地规划必须以部官乡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根据西祁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特点,参照部官乡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对西祁村周仓庙景区旅游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
(2)按照土地自然规律,有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分期、分批、分级开发经营土地;
(3)按照市场经营原则,开发经营土地,开辟建设保护风景区的资金来源,实行滚动投资,增加财政收入;
(4)经营土地要有利于土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6)避免并克服开发经营中的功利主义、短期行为及“天女散花式”的不合理使用土地;
周仓庙风景区旅游用地应占西祁村土地总面积的%,其规划按功能来分,应包括三大类:旅游景观及绿化用地、旅游服务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三大类用地比例分别按65%、20%、15%来分配。
(1)旅游景观及绿化用地。包括自然景观用地、人文景观用地和公共绿化用地。根据周仓庙景观及绿化用地现状,该类用地约占西祁村土地总面积的5%,比例太小,建议提高到10%。其中自然景观用地占l 2%,人文景观用地占0.8%,公共绿化用地占8%。
(2)旅游服务用地。包括旅游接待用地、旅游商业用地和休闲疗养用地,该类用地可提高到占西祁村总面积的3%。其中旅游接待用地占1.3%,旅游商业用地占0.8%,休闲疗养用地占0.9%。
(3)旅游基础设施用地。包括旅游交通、水电、邮电通讯、环保、旅游管理及其它用地。在周仓庙景区现有土地利用结构中,基础设施用地比例不大,为了改善周仓庙景区旅游发展环境,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需要适当加大此类用地比例,建议其土地利用比例按2%分配。
目前,周仓庙景区的对外交通十分方便,有一条对外道路均直接通达高速公路国道。规划周仓庙景区的对外交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密切同运城市的交通联系和组织。此外应加强对现有道路的维护、保养,加强和完善公路两侧的绿化及景观建设。使游客在进入周仓庙景区之间就能心旷神怡。适当增加目标客源市场至周仓庙景区的乡村公交客运班次,方便交通联系。周仓庙景区内部道路框架有二级组成。一是主要交通干道系统,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联系各功能区,与对外交通出口相衔接,道路红线m,建筑后退道路红线m。二是周仓庙景区的观光游览道系统,在景观带内设置,用于自行车游览和步行观光,道路红线m。这两个交通系统相对独立,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规划在各功能区的出入口处,结合主干道系统,配置与功能区相匹配的停车场和良好的沿路景观,要让使用者感到安全,并通过沿路景观让使用者不觉得乏味。
根据具体旅游项目的设置分别采用可移动生态厕所或固定式厕所。在吹笛山野情趣游览区、果蔬采摘园和引黄工程处设置移动式生态厕所,在农家文化游览区等人群相对集中的大型景点采用循环水冲洗厕所。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约为100
,不高于500米。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思想,参照《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中对厕所的要求在农家文化游览区兴建三星级厕所
个。具体的要求长安代理注册是:厕所的外观符合当地民居的特色,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男女厕所的建筑面积比例是5:5。室内高度3米以上。节水型冲洗,冲洗便捷,冲洗效果好。设置标准洗手盆和擦手器。三、环卫规划
70米。设置既要注意其自身服务半径,又要注意不要让垃圾箱影响游人交通及环境景观,垃圾箱不应放置在紧靠座椅的地方,应与游人坐下来休息的地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应在5米以外。(2)在景区综合服务中心区内设置环卫公司。
(3)在综合服务区、果蔬采摘园、三国文化游览区、农家乐区内各设置垃圾中转站
150升/人.日;消防绿化用水量按上述用水量的20%计。(2)景区的用水由村水塔供给。
雨水排放原则上采用分散、就近重力流,充分利用河道作为雨水的泄水体。雨水管道沿主干道和步行观光道布置。
2/d。③规划污水干管沿主干道布置,布置污水总管。管径d400-800mm
变电所引出的10KV电力线沿湖滨路布置,采用埋地电缆敷设。六、其他服务设施规划
一定要重视旅游咨询、信息设施建设。规划在景区入口处,设立大型电子屏幕式景区游览图,并配以中英文景点介绍说明,标明服务设施位置,景区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中英文路标,指示游览线路。在大型景点处规划设立电脑双语种自动讲解设施:在景区内还可提供无线电自动讲解收音机供客人使用。在规划新建改建的景点、餐饮、商业设施、公厕等处,都应设标准的中英文图文符号,以方便游客.
Center)和信息中心IC(InformationCenter),集问讯、集散、投诉等功能于一体,便于游客获得详尽的旅游信息,为旅游行程提供便利。
我们认为周仓庙景区客源市场应定位在以国内市场为基础,立足运城市、面向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注重吸引运城地区游客,同时有重点地发展省外旅游市场,尤其是三门峡市场。
(2)重点突破周边市县(如三门峡),使其成为周仓庙景区客源的主要增长地区。
通过市场营销,打造周仓旅游特色品牌。以“周仓文化”、“休闲文化”和“农家文化”为切入点,主动与周边旅游景区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培育出成长性良好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客源市场。争取纳入运城市大旅游圈,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使周仓庙成为区域知名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开发必须依托周仓和农家文化资源,做大做好这篇文章。在旅游营销的过程中要侧重在文化方面,把文化融入到营销理念中去,体现项目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在营销时,要注重多种手段相结合,使文化这种“静”的东西“动”起来,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a
周仓庙景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的客源,需要在目标客源市场中树立品牌形象,并对品牌进行持之有效的系统化管理。根据本旅游区内核心旅游资源特色,结合受众调查分析,确定民间知晓度较高的“周仓文化”为景区的核心品牌。在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还可通过对游客的心理影响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联合求效益,以合作求发展,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运城市关帝庙、九龙山、盐池等景区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非常有必要加强同它们的“联姻”,开辟一系列新的旅游路线组合。此外,利用自身旅游产品的特色与周边旅游产品鲜明的互补性,积极加入到运城大旅游圈中。在突出本地周仓文化的传统特色文化基础上,充分融入周边各大旅游区的不同主题文化。同时应该加强建设与各旅游区之间旅游服务的网络化,以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分销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各种渠道让消费者购买到周仓庙景区的旅游产品。渠道的选择至关重要,为了突出周仓庙景区优秀的文化底蕴,应该在高品位营销上开辟渠道。
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军队、公司、企业、学校、旅行社等进行的宣传。开始阶段直接邮寄信件是为了增加知名度,之后直接邮寄一些新产品、新项目以及新的促销活动。同时可以参加中国旅游交易会、展览会,在重点城市开展旅游推介会,突出周仓庙景区旅游与运城其他各旅游区的差异性,增强地方特色旅游的吸引力。
人员访问是直销的传统形式,是与前期直接投递信件及旅游展销会上产生的有合作前景的单位、旅行社、公司企业、学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对方及时了解产品消息,增加信任感。运城市(平陆县)旅游部门应对运城市和本地党政机关、工会、妇联、大中型企业一一推介,成为其休闲、观光、教育、度假的基地。制作一套可分别用于不同介质的、统一的目的地品牌形象宣传画报、标识、导游图、明信片、旅游纪念品(例如纸质媒体版、平面广告版、电视版、DVD版或其它电子版,以及小型或袖珍宣传小册子、名片版与标准信封版等)。
公共关系促销对于提升项目区的市场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吸引媒体的免费宣传,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间接影响。建议邀请知名人士、学校校长、旅游企业、企业高层领导等参观周仓庙景区(点)和设施。同时媒体的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闻发布、宣传资料袋、访问新闻单位、邀请媒体旅游、调查反馈等。近期应对主要目标市场进行数次大型公关促销活动,邀请专家策划“大手笔”的公关活动,使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在相关地区产生“轰动效应”。并且授予代表性游客旅游地“荣誉游客”、“荣誉市民”称号或在其他部门的招商引资会上将当地旅游形象作为投资环境介绍的一部分。还可以邀请运城市(平陆县)的中小学组织青少年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和农业知识教育,建立夏令营基地。
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作为当地标志性的旅游节庆活动,融自然人文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使其成为周仓庙景区旅游的拳头产品之一。“五·一”、“十·一”等节假日连续在景区组织面向公众的旅游形象推广活动。重点推出与“周仓”密切相关的文化节庆,包括每年周仓庙会和桃花节,作为当地标志性的旅游节庆活动。a
优先选择运城市旅游网,以网络特有的吸引眼球方式来吸引游客,委托最优秀的互联网媒体制作商参与设计、开发周仓庙景区旅游网的页面,全面介绍周仓庙景区的情况并且增加个性化、定制化、交互式服务内容。力争进入各主要网络搜索引擎(如Google、百度等)和一些热门站点(中国旅游网、携程旅游网等)的友情链接;利用
发送用于广告目的的电子刊物;与互联网内的主要媒体结成战略伙伴关系,通过网络站点进行广告宣传。a5
媒体广告的投放往往是旅游目的地扩大市场知名度最有效的手段,周仓庙景区可以在不同时期有选择、有重点的选择运城(平陆)新闻综合频道、运城图文频道和运城市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投放宣传广告。
1、贯彻和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风景名胜区和旅游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周仓庙景区内旅游业的开发、经营与管理行为。
2、统一认识,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进位”的方针,在注重环境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建设,超常规发展周仓庙景区旅游业。
3、建议成立周仓庙景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统一协调管理周仓庙景区范围内的一切事务。
6、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尽快成立周仓庙景区旅行社联谊会,充分发挥省内外旅行社在沟通旅游景点和旅游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宣传周仓庙景区,推销周仓庙景区。
1、采取国家、地方、集体、部门、个人“五个一齐上”的方针,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按照“统一规划,滚动开发,外引内联,自我发展”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
2、将周仓庙景区旅游发展纳入全市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政府在立项审批和基础设施配套、信贷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三自由”:投资者自由选择投资方向;自由选择投资形式(现金、原材料、基金等
;自由选择经营方式(自主、合作)等。4、鼓励旅游区内的农民开发家庭旅馆、餐馆、车、商店、经营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项目。
1、加强与市内外大众传播媒体的合作,做好周仓庙景区的宣传促销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以及因特网等有影响、有实力的宣传媒体,制作旅游专题,出版各类旅游宣传品,详细全面地宣传周仓庙景区,树立主题旅游形象,推出特色旅游产品。
2、针对各级客源市场特点,做好针对性宣传。对省内外市场,重点推出周仓文化及三国文化;对周边市场,重点突出开发近距离、较低价位的生态休闲农家乐旅游市场。
4、积极配合国家、运城市以及平陆县的大型节庆活动、促销展览活动和经营性评比等活动,推销各类旅游产品,树立周仓庙景区主题旅游形象。
采用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外派培训等方式提高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严格化”。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持证上岗”制度。
与运城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合作,加强景区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提高队伍的建设。
年6月7日颁布)、国家环保局、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林业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1995年11月),维护整体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3、树立“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意识。旅游项目、活动内容、风格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禁止滥伐树木,开山采石等破坏性建设行为。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不断延长旅游资源生命周期。
4、对文物古迹,名人遗迹要明确保护等级,拟定保护范围。对文物古迹要遵循“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原则,防止随意更改、占用、毁坏文物古迹的破坏性“修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