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博悦娱乐平台:首页!长安里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中段西北,车站路与天声街之间,属于片状居民区,里内均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原有9条巷道,有6个进出口,东有四出口通天声街,西有两出口通车站路。主巷东西走向,长约150米,宽3米,有门牌1—40号。
如今的长安里由原来的长安里和仅有一巷之隔的永贵里合并而成。原来的长安里于民国初年由上海道台袁海观(袁芝德)建成。永贵里(现长安里南段)建于1917年,系英商和记洋行买办韩永清出资,由汉兴昌营造厂建造,有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8栋,比长安里更高档一些,在历史上的名气也远远大于长安里。
两个里分合并源于1967年,当时,全国兴起改革命之名的红色风潮,长安里和永贵里合并,改称为红风里。1972年恢复原名,但舍弃了永贵里的名字,复称长安里。这里曾经是老汉口的繁华地段,著名的车商(车站路百货商店)就在旁边,以京汉火车站所在处为界,老汉口被分为“铁路里”和“铁路外”,类似于如今的域乡分界。
中国在“四一二”事变后,大量利用租界特殊的区域,保存实力,进行活动。因此,在租界内的里分中留下大量的革命遗址。因为紧临京汉火车站,原永贵里11号成为和共青团武汉三镇及各县的交通机关,并为中共汉口第二区委住址(1927年7月-10月),每月出入党员不下三四十人。这个第二区委直属湖北省委管辖,曾经领导了“八二”总同盟罢工。区委书记梅中林在区委机关遭破坏时被捕牺牲。在血与火的争斗中,第二区委在永贵里坚持了将近4个月。
永贵里(今天声街)5号,曾经是汉口著名的剧场天声舞台,开办于1918年,后来又先后改称为民主剧场、艺苑娱乐厅。民主剧场是汉口第三家上演楚剧的剧场,接待过大批的京剧、蹦蹦戏(评剧)、越剧团的演出。1937年10月5日,著名导演唐槐秋率领中国旅行剧团到汉口演出,宣传抗战救亡的剧目。10月8日,中国旅行剧团来到汉口仅仅三天,便在天声舞台拉开演出大幕。8日至10日三天演出《祖国》剧目六场。11日至12日演出由欧阳予情编导的《青纱帐里》,蓝马、李景波、汤琦成为剧中的主要演员。13日,中国旅行剧团参加汉口市剧业剧人劳军公演团的第八次劳军公演,演出三幕话剧《浮尸》,日夜两场。17日早场演《祖国》,中午一时午场演《日出》,均受到观众的欢迎。
1929年,安娥(中国著名剧作家、词作家、诗人、记者、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经南国社社员左明介绍跟田汉结识。田汉(著名作词家、《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读了她的小说《莫斯科》后大为震惊,肯定这部作品是“一个留俄女学生的忠实的生活记录”,“我们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大时代的发展”。田汉跟安娥相识时,正是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积极争取田汉之时,安娥充当了党组织跟田汉之间的联系人。1932年2月,田汉跟丁玲、叶以群等同时加入了。此后田汉被选为“文委”委员,并担任“文委”下属“剧联”的党团书记。频繁的接触,使田汉和安娥之间产生了爱情,他们开始了短暂的同居。
1937年12月5日,田汉从长沙到汉口参加他和马彦祥合办的《抗战戏剧》的编辑工作,并参与组织在汉口举行的大规模戏剧公演。来到汉口的田汉住进了永贵里14号的二楼,永贵里14号是石库门的两层小楼,这里是天声舞台专门招待来此演出剧团的住地。随后,结束了跟作曲家任光(《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的作曲者)四年婚姻的安娥,跟田汉在烽火岁月中的汉口重逢。相逢之时,田汉才看到自己跟安娥所生的儿子,这个儿子由安娥的母亲抚养,已满6岁,个子长得很高,相貌酷似田汉。于是,田汉和安娥的爱火重燃,田汉把安娥接到永贵里14号,再次开始同居生活。安娥辗转跟随田汉,名副其实地做了四年的“抗战夫妻”。
由于地处法租界,永贵里在20世纪30年代,也曾经是青楼烟花女子的集中之地。现在汉口江边的明珠豪生大酒店所在地,1930年是有名的星光花园,经营这个花园的是在法国巡捕房任华人秘书兼翻译的尉迟钜卿。当时的花园里摆有弹子台,可以打弹子(现在叫台球);还有乒乓球台,并有专门的球童负责捡球。晚上,星光花园的水泥院子,便成为舞场。因为乐队好,舞客格外多。尤其是夏夜的星光花园,更是汉口社交场的名媛及长清里、永贵里的姑娘们的集中地,她们都化着艳妆早早到场。一班捧场的有钱有闲的先生们也就闻香而动,在乐队铜管乐伴奏下,正如老歌所唱:“爵士乐声响,对对满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