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8月8日,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来到大港。在视察了大港油田的生产生活情况后,老人欣然命笔,写下了“为把大港油田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油田之一而努力”的题词。时间仅仅过去三个月,1979年11月6日,国务院一纸批文,天津市大港区宣告成立。这是时代的眷顾,更是历史的机遇。
这30年,是艰苦奋斗、勇立潮头的30年;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30年。伴随改革开放的骀荡春风,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历届区委领导集体带领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创大业,争先进位谋发展;驻区各大企业同舟共济、共建家园。从中折射出战天斗地、创业图强的拼搏精神,心系群众,倾心为公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勇开先河的创新精神。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大港,这片热土,从沉睡走向崛起,从荒凉走向繁荣,由贫瘠成为沃土。当年荒野滩涂、简陋的生活区,已是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环境优美、社会进步的乐园,实现了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30年,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对于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大港人民来说,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的岁月。今天,我们迎来大港建区30周年,如果用文字详尽记述30年奋斗不息的风雨历程,那么,这部书何其厚重,何其引人入胜;如果用镜头真实再现那些火热、充满激情的场面,那将是一部多么动人心弦的巨制鸿篇;如果用歌声赞美辉煌、巨变和荣耀,那将是一曲多么隽永悠长的旋律!而此时此刻,我们只能浮光掠影地记录与表达对过去的回顾、赞美与崇敬,抒发对大港明天的美好畅想。
大港建区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几排简陋的临建房是机关干部的办公室兼宿舍。夏天潮湿闷热,蚊虫叮咬,遇有大雨,屋内积水达半尺深。冬天寒风凛冽,屋里的火炉经常因同志们工作忙至深夜忘记加煤而熄灭。当时的条件真是“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没有交通工具,区领导和同志们就骑着自行车下乡入村,走遍全区各个村落开展工作。几部手摇电话机,有时半天也联络不上,通话时断线更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环境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们肩负着创建新区的历史重任,在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他们以顽强的毅力艰苦创业,提出了“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口号。1987年,区委常委扩大会议正式把“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确定为大港精神。
1995年,大港被国家列为全国重要石化工业区之一。同年1月,区委三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兴区富民,共建石化基地”的目标。先生产、后生活,先建厂后建区是大港的特殊区情。计划经济条件下,区厂、企业与企业之间条块分割。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区、厂双方认识到:地方要全力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要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企业,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扶助区属企业增强实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双方认识到,必须以建设石化基地为大目标,区厂之间优势互补,不断加强合作,推进区域内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步伐。1996年召开的区委三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兴厂兴区富民,建设石化基地”的基本思路,指出,驻区大企业多,是大港的区情和发展优势,只有厂兴才能区盛、才能富民,因此,大港区的发展必须围绕主导产业,以大企业的振兴带动全区的繁荣。区厂之间的多向合作空前高涨。
政府和企业正确履行各自职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和企业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区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政府创造坏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工作方针。区委五届四次全会进一步发展了“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内涵,强调环境就是财富,就是生产力,提出“发挥两种优势,创造六个环境,壮大五种经济。”即充分发挥石油化工基地的产业、资源优势。坚持标本兼治,规范社会行为,努力营造跨越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完备的基础环境;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创造规范的诚信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放手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激活国合经济;不断壮大镇街经济;加快发展城市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区呈现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同时,国有企业社会职能向地方政府顺利移交,经济运行普遍良好,外商投资纷至沓来。
在科学分析区内外发展形势和面临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基础上,区委五届六次全会唱响“形成强大建设合力,打造一流石化基地”的主旋律。具体讲,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条思路、实施五大战略、形成三个共同体、实现一个奋斗目标,即继续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集中化、多元化、特色化、生态化、协调化战略,使区厂真正成为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努力把大港建设成为规模大、效益好、环境优的国家级生态石化基地。着重提出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迅速壮大石化基地产业规模,不断优化石化基地生态环境,加快构筑石化基地社会支撑,努力为石化基地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打造一流生态石化基地”的含义即:大港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长安平台注册?以暂时繁荣损害未来发展。而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石化基地建设始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重大机遇不容错过,必须抓牢用好;严峻挑战不容回避,必须主动应对;历史责任不容推卸,必须有为跨越;发展步伐不容放缓,必须乘势而上”;“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做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做宜居生态城区的打造者,做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深度融合、互促共赢”;“发展为要、环保为先”;“实力大港、魅力大港、活力大港、生态大港”……这是大港区第六次党代会传递出的强音。
2006年12月6日召开的六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区委领导集体,确定了“把握历史机遇,实现有为跨越,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大港而努力奋斗”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区委六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力促有为跨越,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强区建设”,奏响了大港打造生态经济强区的号角,给全区人民带来更大的信心和希望。在天津滨海新区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开发开放进程的重要历史时刻,区委区政府着眼发展,立足长远,超前谋划,契合人民群众求发展想富足的期盼,提出并实施了“工业主导,园区带动”的发展战略,做了许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积累了发展厚势。期间“三大园区”闪亮登场,一批大项目快速推进,民计民生显著改善,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党的建设有效加强,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崭新成就。大港这片热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和园区经济,始终是突破制约瓶颈、集聚生产要素、实现富民强区、成就有为跨越的根本之举。区委、区政府从打造区属经济发展的龙头引擎和强劲支撑出发,立足于打基础、重长远、聚潜能、可持续,倾力于南港工业区、中华民营经济园、官港生态游乐园三大力作。同步规划开发规模如此大的经济园区,创大港历史之最;“三大园区”堪称大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如今,220平方公里的南港工业区已经由地区战略上升为全市战略,成为滨海新区乃至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43平方公里的中华民营经济园,22平方公里的官港生态游乐园开发建设也同时推进。
土地是发展的要素,大港向大海要地开疆拓土。沿着大港海岸线的东南端,是一望无际的沿海滩涂和浅海区,这里一改亘古的宁静,机器声、马达声让沉睡的土地变得热闹非凡……
这就是南港工业区的建设现场,该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成为天津市空间发展规划“双城双港”战略中天津港的“姊妹港”。这一规划,将结束“大港无港口”的历史,使滨海新区形成以南北两大主力港区为核心的“一港多区”港口布局体系。整个南港按照规划将建设四大产业园区,即码头仓储现代物流园、现代石油化工园、装备制造园、循环经济公用工程园,每个产业园区都由多个职能不同的组团组成,做到每个产业园区各具特色、且都有可依托的码头岸线,着力打造世界级重化产业和港口综合体。目前,南港工业区日填土量达15万立方米,已经完成陆域面积10平方公里,围海造陆面积17平方公里,眼下,正在进行吹填造陆,一批总投资43亿美元的欧美石化项目已经落户。
太平镇地处天津最南端,是“全国体育之乡”、“文化艺术之乡”及“冬枣之乡”。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的中华民营经济园让这里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中华民营经济园被定为世界华人项目的承接地、天津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功能定位在以新型工业为主导,新型物流、旅游为优势的综合性经济园区;产业定位在三大基地,即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生产制造业基地、以生物科技产业及业务流程外包为特色的生产服务性基地、以新材料、新能源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示范性基地。
目前,中华民营经济园进入火热的建设阶段,先期启动人民币3亿元资金已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一期16.3平方公里正在按照“九通一平”的标准进行配套建设,园区主干道和6000平方米综合楼近期建成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储备项目10余个,意向投资额200多亿元。
官港生态游乐园前身是天津市官港森林绿化基地。上世纪90年代,每到春天,来自不同行业的市民群众在这里栽树,如今这里已是郁郁葱葱。就是这片曾经全市最大的绿化基地,一场升级革命正在展开。规划22平方公里的官港生态旅游区,按照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建设标准,着力打造生态、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景区新理念。生态旅游区划分为国际风情、水上游乐、机械游乐、科幻体验、生态湿地、总统农场、康乐疗养、高尔夫社区、湖色观光、森林覆盖、生态景观廊和社会服务12个主题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引进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品位、有影响的旅游项目,目前,官港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投资1.1亿元的奥林匹克博物馆落成,投资15亿元的五星级新加坡生态酒店和生态住宅区项目已签约,投资15亿元的国际风情街项目完成设计规划,占地1000亩的盐生植物园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
同唱一台戏,共奏一部曲;区厂协力抗洪;商业四放活;企业改制;科技兴农工程;平房改造;企业改制;整体加快发展、全面繁荣大港;一个大目标,三个共同体,五条纽带;一路三乡(镇)四村改造;开展二次创业,建设现代城市;住房改革;一振六戒;建设现代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经营城市;精品赛事;建设六个大港;农业结构调整;企业社会职能整体移交;撒乡并镇;北部城区开发;港东新城开发;生态高教园区;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农村楼房化;创建国家卫生区;旧楼区整修改造;民计民生二十项工程;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政风行风评议;三年行动计划;三区两园;有为跨越;生态经济强区……这些大港人民耳熟能详的词语,犹如一串串熠熠闪光的历史足迹。它们记录了一段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承载着一个个倾心为民的志愿和梦想,它们是大港30年来不同发展阶段沐浴时代之风,创新、拼搏、开拓、进取的壮举,它们铸就了大港人思想解放、视野阔达、创新求强、奋发有为的精神品格。
30年前,大港地区曾流行这样的民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蓬蒿远,碱花没稻粱,黄蓿菜烂泥塘,春风不度南大荒。30年后,当年那杂草丛生、孤帆远影的简约素描已幻化为多姿多彩、气势恢宏的绚丽画卷。文明小区星罗棋布、特色广场镶嵌城乡、雕塑喷泉张扬着品位、湿地公园荡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四通八达的道路、鳞次栉比的楼群、入夜的霓虹,亮出了这座滨海新城的绰约风姿;萋萋芳草、锦簇花团、翱翔白鸽展示着这座生态宜居城区的青春活力……大港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嬗变。30年间,大港人民在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波,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激情豪迈的步伐,跨越前行,一个个璀璨夺目的光环、一块块沉甸甸地奖牌诠释着无尚的光荣与自豪。大港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先进城区,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城区、国家级卫生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建区初期,全区标准住宅楼不足2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石化生活区、四化建八栋楼、油田二号院等地区,当时能住上一套楼房是多么的奢侈。更谈不上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载体功能了。1984年8月一场大雨,区政府顷刻间成为泽国,深达一尺的积水多日不退……在历届区领导集体带领下,全区人民抓住机遇、克服各种困难,夺得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一个又一个胜利。目前,大港人均收入、住房面积、热化率、燃气普及率等综合生活指标名列全市前茅。文化、体育、娱乐、商贸、网络、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遍布城乡。各个居民小区突出以人为本、特色纷呈,以创造最佳生态环境为宗旨,实现了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物业管理规范化,文明创建活动更是方兴未艾,成绩斐然。港东新城塔吊林立、施工犹酣,楼宇鳞栉、宏图正展;以海景大道为代表的路网初现筋骨,福泽园、福津园、福绣园等设施完备色彩斑斓的住宅小区正在成为百姓置业安居的上选。
和谐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关心百姓的安危冷暖,对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社会救助体系。低保、五保、优抚、特困户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城市就业和再就业率达90%以上。区政府还投入了2371万元兴建了22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使村民不出小区就享受到了基本医疗服务和文化娱乐生活,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这种城乡一体化、城市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做法已成为民政部向全国推行的典型经验。
与此同时,大港的文明创建结合“民心工程”的实施,从最初的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入手,已逐渐演变为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大力推进社会公平体系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围绕改造城市道路、平安大港建设、调整教育布局、促进再就业工程、农村医疗改革、农村楼房化建设等民生热点问题,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让大港人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文明带来的实惠。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自2000年创卫工作启动以来,政府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先后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尤其是近年来,先后实施了李港铁路迁建,步行街、世纪大道延长,万象路、葛万路改造等市政道路工程;污水排放达标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实现100%;投入5000多万元对多个旧楼区整修改造;新建改造了多个农贸市场以及公厕等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公共卫生网络日趋健全。
大港绿化工作常抓不懈,绿化率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在全区形成了人人爱绿、人人植绿、人人护绿的良好氛围,绿色从一定程度上成为连接老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稳步迈进的良好纽带。如今的大港芳香溢街衢,碧翠掩城,拥有园林绿地2095.89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4平方米。生态载体功能有效增强。绿色将城市干道、大小公园、社区串起来,构成了大港山、水、海、陆相得益彰的缤纷景观。
村镇建设从无到有、日新月异。郭庄子村、工农村、联盟村、沙三村、贵园里、栖凤里、永明里、上古林海鲜街、小王庄商贸街……经历了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公寓楼、别墅楼的变迁。在广袤的大港农村,冬枣压弯枝、鱼虾跃满塘、牛羊圈里跑、果蔬园飘香。示范园区星罗棋布,标准厂房点缀乡野,成片的楼区配套设施齐全,宝坻水、滦河水、净化水源源不断流入农家。学生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农村城镇化正在成为现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以广场文化为例,10分钟广场文化活动圈,使城乡居民出门步行不超过10分钟即可就近参加广场文体活动。被评为“全国特色广场文化活动”的大港世纪广场大舞台举办13年来,受益群众200万人次。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27854平方米的大港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承载起大港人更多的文化艺术梦想。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了主旋律,凝聚了人心,振奋了精神,展示了群众文化的风采,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与大港体育一起打制了亮丽的城市名片。
颇令大港百姓欣喜的是,后代子孙不出城便能上大学。21平方公里的生态高教园区已荟萃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十所院校投资办学,八方学子云集大港,在校生突破了3万,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人。这些大学的到来为大港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15年前,同志视察大港时指出:“拿大港地区来说,那里发展石油化工企业潜力大得很。”4年前,总理在天津考察时突出强调了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对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两年前,总书记到天津考察工作,明确要求滨海新区要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而今,作为滨海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大港正在抢抓历史机遇,开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璀灿明天。
粗略盘点我们的“家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的大港油田,目前探明油气资源地质储量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开发、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炼化基地。2008年,油田原油生产能力达到510万吨,天然气生产能力达到5亿立方米;取得科研成果130项,获国家技术专利33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天津石化是集炼油、化工、化纤、乙烯为一体、能与世界同行竞争的石化工业集团军,100万吨/年乙烯及配套项目。作为天津市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国家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标志性工程、天津市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日前投料运行,由此,天津石化炼油一次加工能力将达到15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素有“铁军”美誉的中石化第四建设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所属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综合性施工企业。大港发电厂是华北电网主力发电厂,担负着京津地区供电任务。
再看区属经济,以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作为重点,以大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峥嵘岁月尽风流———大港区“辉煌30年”掠影、镇街工业园区为载体,业已形成石化下游产品、电子电器、现代制药、汽车配件、自行车制造、金属制品等六大工业基地。区六次党代会以来,大港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提出了“观念融合、产业对接、双向服务、共同发展”的区厂合作新理念,在通过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培植新的增长点,把“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经济和园区经济”确定为区属经济发展的方向。区委区政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发展城市集体企业,优化提升三资企业,放开放活民营企业;着力推进石油化工等六大骨干行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聚集,切实打造大港区工业的“四梁八柱”,不断增强区属经济独立性。特别是“三大园区”的开发建设,更为未来积聚了强大后劲,拓展了无限生机。今年,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提升。1—9月份,完成区属生产总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26.2%;区级财政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27.9%;区属固定资产投资64.9亿元,同比增长51%;全区在建、签约和洽谈的亿元以上项目73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
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构筑起了滨海新区重化产业基地的雄厚基础,将强力拉动大港石化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兴起,形成以石油化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原油开采、炼制、化工、乙烯、聚酯、化纤一体化的完备产业链条,呈现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轻纺业交相辉映的发展态势,推动区域经济总量成倍数增长。奋进中的大港人民有充分的理由,有坚定的信心编织更加瑰丽的梦想。
区委六届九次全会报告指出:“面对前所未有、急速而来的历史机遇,处在厚积薄发、蓄势腾飞的全新起点,我们必须增强把握机遇的责任意识,切实强化机遇当前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机遇是罪人的思想;必须付诸抢抓机遇的自觉行动,在创新实干、主动作为中让宝贵的机遇惠及大港,创造无愧于历史见证、无愧于人民重托、无愧于大港发展的崭新业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首大港30年峥嵘岁月,有创业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有发展的强音,怎不令人骄傲自豪,又怎不心生敬仰?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现在的未来。我们当然不能忘记历史,但更不能留恋、满足于现状,宏伟的目标等待我们实现,美好的明天等待我们开拓。这是大港人的风采与心声。时下,滨海新区十大战役相继打响,以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和“三大园区”为代表的各条战线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经济强区奋斗目标,凝聚起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构思创作更加雄浑和谐的交响。
世间事总是先痴而后成。精卫东游,溺亡于渤海之滨,遂化精卫鸟发奋衔石以填沧海;夸父逐日,渴死于大泽之前,掷杖于地以自肉浸之,化为邓林;愚公老迈,犹思造福后人,率儿孙不辍移山,矢志不渝;英雄丹柯,为把陷入绝境的同族人引出黑暗而撕开自己的胸膛,掏出燃烧得像太阳一样的心,为他们照亮道路……人生有涯事业无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大港30年辉煌成就,其原因和动力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市委正确领导和各驻区企业鼎力支持下,历届区领导集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创业的结果;是依靠先进理念、创新思维和科学思路不断前进的结果,是一次次搏击拼得一个个荣耀,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的结果。那些奋力开拓谋发展,扑下身子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他们以对党、对人民、对大港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抢抓机遇、艰苦创业、铸就辉煌。他们深沉的热爱这片土地,对人民满怀赤子之情,许许多多的人青丝已然尽染霜华。所有荣耀属于他们,属于万众一心、坚韧不拔、迎难而上、志存高远的大港人民!
创业难,一挥间,改旧貌,换新颜,团结同心,基业永固,与时俱进,仍须攻坚。鲲鹏击水从兹始,何惧风疾浪滔天。而立风流,更高起点,大港人民有为奋进,创未来,勇向前,续写壮美诗篇。魏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