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绝伟大是养好孩子的开始。作为女儿派的编辑,每年母亲节我都会写一篇文章。(去年写了《过了13个母亲节,我方顿悟这个日子背后真正的意义》)
今年的母亲节又到了,不出意料,我的朋友圈又被各种歌颂母亲无私、伟大的文字刷屏。
五六十年前,我们会歌颂胡适的母亲,歌颂鲁迅的母亲,赞美她们的无私和奉献。
可是到了今天,当我们再度为母亲们的无私、不计回报这些词感动时,我们是否在默认、接受、赞同,甚至强化她们为家人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呢?
我记得那一夜,妈妈辗转难眠,第二天跟我说:“你现在是学习关键期,我要是这时候离开你,你可怎么办啊?”
生孩子之前,我曾经一路做到了主编的位置,但有了女儿之后,为了家庭,孩子2岁那年,我选择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
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给一家人做早饭,喊女儿起床吃饭,给她收拾书包,我再开车送她上学,回家叫老公起床吃早饭,等老公走了我再收拾桌子,做家务。
中午怕女儿吃不惯学校食堂,接女儿回家吃午饭,再送回学校,晚上再去接女儿放学,回家做饭。。。
但是我有一个发小,她比我早了大概3年生娃,同样生的也是女儿,她的教育理念却截然不同。
女儿两三岁时,她有机会被单位派出去国外进修,只考虑了一个晚上,她就决定把孩子丢给老公照看,自己义无反顾的就去了。
想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我还特意私聊她,说现在正是孩子需要妈妈的时候,让她三思,别等以后后悔莫及。
她的回复是“如果我真的因为孩子,错过了这个提升机会,那才是真的后悔一辈子。”
进修回来后,发小也一直没闲着,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她去各个城市出差的身影。
听说她还多次缺席女儿的家长会,早早培养了女儿自己上下学、自己做饭的技能。
你看我老公,一出差就半个月不着家,什么都得我自己来;孩子也不让人省心,成绩特别不稳定,那数学,差的哟 ;你说我这一天天啥都得操心,真是心累...
反倒是发小,一直微笑着跟我分享这些年的她的经历、见闻,还有心路历程与成长。
看到这一幕,我忍不住有点酸的问小可:“你妈平常没什么时间陪你,你不会不开心吗?”
“不会啊,虽然妈妈陪伴我的时间少,但是作为她的女儿,我感觉特别开心。阿姨你知道吗?我之前学习压力大,是我妈帮我和老师请了一天假,专门带我去游乐场玩了一天,之后还带我去做了spa,我从来没感觉那么放松过。还有昨天看我妈在大会上发言,底下那么多人,我妈一点不打怵,实在是太酷啦!我以后也想成为我妈这样的人,自由自在,我还打算放暑假去青海做环保志愿者呢,妈妈也特别支持我。”
再想想我自己的女儿,一直以来,我都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生怕她累着、苦着。
她出生于广州,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后,为了更好的发展,选择移民去国外。
从博主出生到13岁,妈妈一直都在缺席他的成长,一直都呆在国外打拼事业,一年内也很少飞回国去看望他和爸爸。
但妈妈的确也让他很崇拜,在北京有房有车,没事就周游世界,精神世界特别富足。
是啊,在中国,太多女人为家庭为孩子奉献了自己一生,一辈子都不曾追求自己的人生。
去年,美国科学家卡塔琳·卡里科,因为在核苷酸基修饰领域的杰出发现,成为史上第13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
可是她从未放弃,一直坚信自己的梦想,全身心的投入在自己的事业上,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而最让她骄傲的则是她的女儿弗朗西亚——她是美国著名的赛艇运动员,曾两次获得奥运会金牌。
卡里科答:“作为一个女人,我想告诉其他女科学家和母亲,你不必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出选择,你不必过度帮助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会以你为榜样。”
在妈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女儿弗朗西亚一路追随着妈妈的脚步,披荆斩棘,越战越勇。
重归职场一个月后,虽然既要兼顾工作,又要顾及家庭,但我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畅和自信。
当我的生活不再围绕女儿打转了,女儿的压力轻了不少,整个人变得松弛起来,脸上笑容多了很多。
无论是当妻子还是当妈妈,女性最大的财富,就是始终让自己成为一个发光的人。
她不仅是知名女权斗士,为无数收到不公的女性发声,更是一位被丈夫和孩子深爱了一生的妻子和母亲。
而是时刻散发着魅力,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指引着孩子,共同奔赴星辰大海。
这个母亲节,衷心祝愿妈妈们多专注于自己眼前的杯子,好好爱自己,为自己斟满人生的那杯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