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影城的火爆背后国内“主题乐园”现状如何?这个十一长假,无疑更多的人群会流入到北京环球影城中。如果说那里是神奇的世界,那么现实世界的你想进去,拼的就是财力和手速了。
从2016年迪士尼乐园进入上海,在今年6月的五周年庆典上披露,开园5年共接待游客超8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00亿元,开业三年就成为迪士尼集团在全球最赚钱的主题乐园。
5年后,建设成本超1000亿元的北京环球影城也来了,有预判机构判断环球影城进入成熟期后,每年也会吸引差不多2000万人次入园,预计4年左右就能回本。
一般来讲,新开业的项目往往更容易受到追捧,开业初期业绩也明显高于成熟期。
两个乐园一个在北京,另一个在上海,区域跨度较大。另一方面,迪士尼的IP主要由动画衍生而出,目标人群年龄段偏小;环球影城围绕电影IP来塑造,相对更能吸引年龄稍大些的游客,所以两者定位存在一定差异。
都知道刚开业不久的环球影城一票难求,很多园区项目需要排队一小时以上。但实际上对迪士尼冲击有限,虽然迪士尼工作日的游客确实有所减少,但节假日的迪士尼的人流依然火爆,热门项目的排队时间也在一个小时以上。
北京环球影城与上海迪士尼乐园,形成了南北互补的格局,实际上对内地本土乐园品牌才是真正的考验。
从业绩看,国内虽然有欢乐谷、长隆、华强方特等头部品牌,可以在很多地区抢占部分市场,但与迪士尼差距还是巨大的。
华强方特则另辟蹊径,选择在沈阳、南宁、嘉峪关、宁波等二三线城市,利用本土IP《熊出没》建成了20多个小而美的主题乐园,已初现规模。
2018年,华强方特游客量达到4200万人次,仅次于迪士尼、默林、环球影城和华侨城全球排名第5。
华强方特的《熊出没》虽然在本土IP中较为突出,但由于IP少,受众年龄较小,所以对游客吸引力还是有限。
融创文旅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在全国布局了13座文旅城,5个旅游度假区,30个文旅小镇和主题乐园逾50个,2020年营收达到38.8亿元。
但这与迪士尼相比,依然相差巨大,仅上海迪士尼一个乐园全年就入账70亿元。
迪士尼百年的经营,自创了很多经典动漫IP,含括米老鼠和他的朋友们、公主系列等。近些年又有大量动画作品上映,例如《冰雪奇缘》已成为“10后”最喜欢的IP。
此外,迪士尼还通过收购皮克斯、漫威和卢卡斯等影视公司,获得了总动员系列、漫威英雄系列和星球大战系列等一大批超级IP。
迪士尼利用自创加收购的方式,构建出了巨大的IP库。在利用强大的运营能力,盘活这些IP,从不同维度丰富了这些IP的形象,让它们更立体,更深入人心,成功拓宽了游客年龄层。
根据数据显示,上海迪士尼不带孩子30-50岁的游客的占比超过30%,也就是不但孩子爱去,大量的成年人也同样喜欢。
而在北京环球影城,不仅有吸引孩子的小黄人、侏罗纪恐龙等IP,还有成年人也关注的哈利·波特、变形金刚等。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还在全球首次打造了功夫熊猫园区。
也正是因为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有那么多IP在人们心中的烙印太深,所以吸引游客走进主题乐园,消费起来也不需要太多的犹豫。
央视财经报道,国际主题乐园的收入中,门票占30%,零售占30%,餐饮住宿为40%;而国内的主题公园品牌正好相反,80%收入靠门票收入,另外的20%来自零售,多数无法做到利用周边来盈利。
迪士尼营收显示,游客的平均花费集中在1000-2000元之间,这显然主题公园不会只靠门票和餐饮赚钱。
环球影城“功夫熊猫”剧院的平先生面馆,一碗炸酱面58元,一份素菜包要38元。还有可爱的小黄人雪糕,想不在这里买点吃的是不可能的。
国内的主题乐园的“主题乐园”吸引力就不够了,盈利模式单一,很难靠相关商品增加营收。
另外,迪士尼乐园每年将会有三分之一的旧项目被淘汰,同时再新增三分之一的项目,通过不断的项目更新,保持新鲜度。
反观国内的主题公园,在设计与运营上更接近于地产商,很难营造新鲜感,更无法创造出独特的“情怀”。
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主题乐园市场,不久后又一国际主题乐园巨头默林也准备进军中国,旗下乐高乐园计划在中国最低建设5个。
目前,国内传统主题乐园,在这些国际主题乐园面前显得有些黯然失色,很难营造出沉浸式体验,这也是本土主题乐园需要发力的方向。